欧洲人如何起名字

昭杨

2016-06-11 10:27 来源:澎湃新闻

名字,伴随每个人的一生,是每个人类社会辨认个人的主要标志。从古至今,一方面很多中国人都相信姓名会对个人命运产生微妙的影响,而在取名上慎之又慎。另一方面,名字也受到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的影响,一个人的姓名往往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中世纪的欧洲人也不例外,中世纪欧洲人名既随着时代的浪潮而变化,也反映了当时欧洲人对自我的期许。
从罗马化到基督教化
中世纪的欧洲是罗马帝国晚期蛮族入侵的产物,文化相对落后的日耳曼民族虽然在罗马故土上凭借军事优势取得了政治统治权,但是罗马的文化遗产在此时还有深刻的印记。比如罗马人的三名法在当时的知识精英即天主教士阶层中仍然很流行。比如《法兰克人史》的作者,生活在6世纪的图尔主教格里戈里的全名就是Georgius Florentius Gregrius,名字的三个部分依次为个人名、氏族名和家族名,这种名字通行于罗马共和国晚期和帝国时代。
个人名是由父母选择的,通常是以男性家长本人的名字命名。氏族名源自于古罗马不断扩张过程中吞并的重要部族,往往和地理特征有关。家族名出现得最晚,用以区分同一氏族内不同家庭,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古罗马名字凯撒、塔西陀、西塞罗等其实都是家族名。

《法兰克人史》的作者图尔主教格里高利,他出生于6世纪,尽管此时墨洛温王朝早已建立,但世俗精英名字中的罗马印记仍然十分明显。

然而,罗马三分名在中世纪的欧洲只是昙花一现,随着各蛮族王国统治的日益巩固,日耳曼的起名方式开始占据上风,罗马三分名开始逐步被抛弃,这可能和当时欧洲社会对统治者的模仿有关。日耳曼人一般只有一个姓,出生或洗礼的时候取名。日耳曼名字和罗马名的内涵完全不同,从意义上来说主要分为三类,第一是铭记祖先,第二是追求美德,第三就是寻求上帝的保护。比如常见的日耳曼名弗雷德雷克就是“和平而强大”的意思。
但是日耳曼式姓名流行时间也未能持续多久,11世纪开始,这些传统日耳曼名字被圣徒或圣经人物的名字所取代,这些名字往往来自希伯来语、希腊语和拉丁语。姓名的基督教化和中世纪西欧社会全面基督教化是同步的。今天欧洲人中最常见的彼得、约翰、雅克、玛丽等名字都来源于基督教。而且基督教名字在不同民族和地方还产生了不同的变体,比如尼古拉(Nicolas)就有十几个地方化的名字和简写,比如Nicole, Nicolet,Klause, Colin, Colinot, Collet, Collette, Collesson, Collard, Colot等都是尼古拉的变体。即便如此,尼古拉也不是当时最受欢迎的名字,据统计12至14世纪欧洲最受欢迎的名字是约翰,根据法国历史人类学者让·卢克·夏赛尔的分析,这一方面和圣经中有两个以约翰为名的重要人物——施洗者约翰和《约翰福音》作者使徒约翰有关,另一方面,当时天主教会的首脑罗马教宗也特别爱用约翰,从5世纪到11世纪,以约翰为名的罗马教宗有十九个之多,这引发了西欧贵族和民众的仿效,1215年被迫签署《大宪章》的“无地王”约翰的名字即由此而来。

16世纪画家笔下的英王“失地王约翰”,约翰尽管在民间非常流行,但在王室起名时并不多见。

中世纪别名的兴起
虽然来自基督教的名字在10世纪后大行其道,但从此时开始,欧洲人越来越愿意给自己起一个别名。别名一开始是社会地位的象征,为贵族和教士阶层所垄断,前者大多以封地和采邑为别名,后者则以宗教机构为别名。欧洲中世纪史家米歇尔·巴斯特鲁认为,别名被当时欧洲精英阶层所采用,跟封建制度的巩固有关,贵族在封地扎下根来,开始以封地来界定自己的身份。比如法国瓦卢瓦王朝的创始者查理本为加佩王朝腓力三世之子,只因于13世纪末被分封在法国北部的瓦卢瓦地区而改称查理·德·瓦卢瓦。
随后,别名逐渐扩展到女性及平民阶层,甚至可以世代传承,这是11世纪欧洲经济发展带来的城乡人口激增、城市人口流动的结果,平民大多有名而没有姓,在基督教姓名占优势的大前提下,很容易出现重名的现象,给自己取别名有利于彰显个性,区别于他人,这反映了欧洲中世纪个人意识的兴起。不过平民起别名和贵族不尽相同,往往按照职业、家族关系和身体特征来命名,比如菲茨威廉(Fitzwilliam)、菲茨詹姆斯(fitzjames)意为威廉之子和詹姆斯之子,史密斯(Smith)意为铁匠,肖特(short)指身材矮小,后来这些别名转化成平民的姓,传承至今。

起名背后的家庭战略
欧洲在流行带有基督教烙印的名字的同时

展开全文+……

《欧洲人如何起名字》有一个想法

  1. Pingback: clindamicina 300

发表回复